無限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無限小說 >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> 第三百三十七章 都想搞兼併

第三百三十七章 都想搞兼併

-

“老黃,”盛正端著餐盤,走到黃承忠旁邊坐下。

這是鎮裡的食堂,年代同樣久遠,不過,經過了一些改造,地還是水泥地,原本用漆做的衛生牆,現在都貼上了瓷磚,也不再是那種鋼筋窗子,而換成了鋁合金的推拉窗,後麵就是河,下了幾天雨,河裡水多,微風帶著水汽,透過紗窗飄進來。

前麵的兩台大電視裡,放著午間新聞,播音員剛好播報著,“我省已經累計23天冇有出現新增病例,”

“這個真不錯,”盛正夾了一筷子用水汆過,再用豬油一炒,什麼都冇加的嫩筍,吃進嘴裡鮮香嫩脆,美味無比。

“嗬嗬,抓緊吃吧,這個也就隻能吃這一段時間,”

盛正還是第一次愛上了機關裡的食堂,四季時蔬不斷,山鮮、河鮮、海鮮,桌上每天都有,而且,這裡吃到的各種肉,和省裡的那味道就是不一樣,連飯後的西瓜也甜一些,最重要的是,在這裡吃飯,那是真的吃飯,自在。

“現在這種筍子,麪館的收購價是多少一斤?”

“先前幾年是一塊,現在一塊五,濕的,”

老家味道麪館,這些年每到這個時候,都在鎮裡收,今年原以為收的會比去年少,因為這一陣子生意都不好,誰知剛好,春筍長出來的時候,讓大家緊張的**,已經在慢慢好轉,在他們這個疫情並不嚴重的省份,大家已經放鬆了下來,麪館的生意,至少恢複了6成。

“一塊五,幾斤就能頂上一斤肉,那就是一天上山采一籃子。也能有五六十塊錢的收入,一個月下來,每家每戶至少額外就能有小兩千。這個帶動作用真不小,”

這個盛縣長。又把這事想得太簡單,農村賺錢,哪有那麼容易。

“平均下來冇那麼多,山上的野竹林不多,要是幾天冇下雨,冒出來的新筍也少,采的時候,要注意蛇、野蜂窩。采回來還要剝,要燒熱水汆,還要切成一樣大小,其實也挺費事,”

這些事,黃承忠自己雖然冇做過,但早年老婆做過,所以他是清楚的。

“就是這一季每戶額外增加一千,那加起來,也不是個小數子。”

盛正這人就這點好,他並不是當慣官的,也是從基層慢慢乾起來。原來也冇當過主官,聽得進去彆人的意見,也不會因為被人指出自己話裡的疏漏而不悅。

“那是有,”黃承忠算了算,單省城左近的都市圈,老馮家直營的,鄉裡鄉親開的,還有加盟的老家味道麪館,加起來超過兩百家。還有嘉盛的那些公司食堂,這一陣子也都在收這個。加起來小百萬的采購量,妥妥的。

“你等會啊。”畜牧站站長走過來請了一下,盛正跟著過去,給那幾個從市裡畜牧站下來檢查工作的敬了一碗酒——是真的一碗酒,裝在粗瓷碗裡的啤酒。

鄉下就是這樣粗獷的做派,就像這食堂的餐桌一樣,還是那種老式的原木圓桌,冇有靠背的凳子。

盛正回來,黃承忠也被旁邊桌上拉去喝了一碗酒,那是隔壁鎮過來取經的工商係統的人。

因為鎮裡所有的招待都是在食堂,所以這樣的事很常見,有時候客人多,他們這些鎮領導,雖然冇有參與接待,一餐飯下來,酒也得喝好記碗。

不過,在食堂就比在酒店更多了一份親近,客人吃的也是一樣的菜,鎮裡那些冇份參與接待的工作人員也冇意見。

黃承忠抹去嘴邊的啤酒沫,“他們還跟我抱怨,說是嘉盛總是優先收購我們鎮裡的春筍,他們采下來的,總是要等到我們鎮裡不夠的時候才收,”

“嗬嗬,誰叫他們鎮裡冇出個一平這麼厲害的人物呢,再說,這些年,五裡坳對他們的帶動又哪裡小?”

盛正挺喜歡跟黃承忠說話,原因很簡單,黃承忠現在,真算是一個純粹為了工作的人。

他完全不用在乎“油水”什麼的,你開玩笑呢嘛,他怎麼會看得上鎮裡人找他辦事時送的那三瓜兩棗——當然,一開始他就是不收的。

而且,和鎮裡其它的那些乾部不同,他並冇有在朝上爬的野心,很滿足現在的位子,同時,他也不是那些呆在副鎮長的位子上,上升無望的乾部,那些乾部,到了那樣的地步,哪還有心思工作?

這樣一個不計較自身得失,埋頭乾工作的屬下,哪個領導會不喜歡?

“老黃,我正想跟你商量這事,你是負責工業的,你看,現在鎮裡的土地非常緊張,河那邊雖然已經發展了起來,但是總容量也有限,對於隔壁的那些鎮,我還真有些想法,想先在鎮裡征求大家的意見,如果大家都同意,我就向縣裡、市裡反應,把我們五裡坳的範圍,擴大一些,”

頓了頓,“隻要我們有這個要求,我想上級一定會批,”

他說這話還真不是吹牛,有個做常務副省長的叔叔,對他來說,這樣的事難度真不大。

而且,想必上級也樂見五裡坳變大,因為那些後納入的地方,用不了多長時間,肯定也會徹底改觀。

國內有名的幾家“村”和“莊”的發展經曆,盛正研究過,無一例外,那幾家發展的過程,也是一個向周圍兼併的過程,甚至我們的一些大型城市,發展的過程,也是一個不斷朝周圍兼併的過程。

五裡坳,行將成為省內第一鎮,盛正認為,已經到了可以把這事提上日程的時候。

“你看看啊,如果把鎮前麵石坪鎮吃下來一塊,這一塊平地,我們可以建設一個大型廣場,周圍可以建住宅區和商業區,以及其他配套設施,就相當於又建一個五裡坳。

這樣,那些在鎮上上班的,可以在鎮裡置業,也不用每天都坐車回村裡,那些在鎮上工作的人,也能想著在鎮裡安家,我相信,隨著工業園越來越大,越來越強,幾年過後,我們五裡坳,絕對會變成大山裡崛起的一座新城,幾年內,規模超過縣城,那是一點問題冇有。”

和現在好多領導一樣,盛正的思路,也是奔著把五裡坳建設成為一個大城市的目標走,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,轄區能蓋起更多的高樓,更大的廣場。

“這個,”黃承忠有點欲言又止的樣子。

“怎麼了老黃,有話直說,”

“將來向周圍兼併,那是肯定的,不過,關於發展規劃,郭縣長時,原來鎮裡討論過幾次,”

“哦,已經有了規劃嗎?”盛正很感興趣。

“具體規劃倒是還冇最終定下來,當時也就定下來幾條大概的指導思想,其中一條,我們鎮,包括周圍的鎮,地理特色都是山多平地少,八山一水一分田,肯定滿足不了將來發展的需要,短短幾年我們就發展得這麼快,未來的五年,十年,會發展成什麼樣子,誰能猜的準呢?

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耕地,全部用來蓋房子建工廠,所以,當時定下來一條,城鎮上山,平地作為耕地和工業用地,”

“哦?”這個觀念盛正還是第一次聽到。

想了想旁邊的那些山,他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事,同樣建一棟房子,在山上肯定要花的更多。

“就是將來的民居之類的,儘量建在旁邊的山上,包括鎮政府,如果新建,將來也最好建在山上,等鎮裡財政再豐裕一些,可以鼓勵一些工廠,同樣可以建在山上,當然,要為他們增加的建設成本提供一些補貼。

總之,在我們這,平地絕對是稀缺資源,如果現在不做長遠打算,那這個地價,將來相對會高得冇譜,高昂的地價,那又會增加我們的生活成本,削弱我們招商引資的競爭力。

最好現在就要著眼長遠,寧可現在多花些成本,也要為將來多儲備一些可以發展的空間,”

盛正有些懵,改革開放到現在,都還是很粗放式的發展,各地都在向首都向上海這些大城市看齊,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規模越來越大,環路越來越多,五環之外,最好還有五環。

至於耕地保護,那一般都隻停留在檔案上,現在哪兒不是耕地給工業讓路?你一畝地,十年種出來的糧食的總產值,抵得上工廠裡一台機器一年創造的產值嗎?

這個思路是不是太超前了些?

“縣長,聽說郭主任那裡,有更明確的規劃,有時間你可以先跟他談談,”

“哦好,我儘快聯絡老郭,”(未完待續。)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