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限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無限小說 > 大漢最強太子 > 第249章 劣幣和良幣

第249章 劣幣和良幣

-

第249章

劣幣和良幣

劉彘不怕長公主不肯除國。因為長公主有求於自己,還有阿嬌在那裡。

劉彘也不怕自己的那些哥哥們不肯除國。因為自己是太子,他們知道自己隨時都可以以酎金律收拾他們。

同樣,劉彘也不怕那些一代侯二代侯三代侯們不肯除國,因為劉彘也可以用酎金律收拾他們。

但劉彘最怕的就是淮南王劉安和南越王趙佗不肯主動除國。

這兩人,一個是自己的仲父,一個是曆經高祖皇帝,孝文皇帝,還有阿父三朝的老牌諸侯王。

淮南王這個爵位很有意思,第一代淮南王黥布造反,後來的淮南王劉長也造反,他的兒子劉安------

史載,好像也造反了。

隻是,此時劉安還冇有造反。但也快了,此次除國一事,他不肯主動上奏疏除國,那就是造反的先兆。

而且,劉彘懷疑這次刺殺自己的那些人,就是劉安、或者是與劉安有關的人派來的。

劉彘可不是瞎懷疑,而是有證據的。當然,這證據隻是猜想,冇有抓到活口,劉彘是不想動那人的。

那人就是劉淩,淮南王劉安的女兒。

要說這個劉淩,和阿嬌、長公主的關係都很好。其實,不僅僅是和她們的關係好,劉彘發現這個劉淩和那些大臣的關係也不錯。

劉彘之所以懷疑那些刺客和劉淩有關係,是因為劉淩知道他那天要去杏地見李息。

劉彘很清楚的記得,自己出行的事情,除了身邊這些人,阿嬌是唯一一個知道的。

而自己那日告訴阿嬌要去杏地後,這個劉淩也去見阿嬌了。

而且,這個劉淩很有錢,長安很多權貴都與她交往甚密。

劉淩三年前就來了長安。具體來做什麼誰也不知道,但有人發現她和那些大臣們交往的很頻繁。

劉彘很懷疑她來長安的目的,就是為了打探訊息。

但也也是懷疑而已,劉淩冇有做出格的事情,或是冇有抓住她的把柄,劉彘也不好跟她翻臉。

先收拾哪一個呢?淮南王劉安襲爵淮南厲王劉長,父子兩人把淮南一地打造的跟鐵通一般。

若是逼他除國,他很可能會造反。

南越王趙佗,此人年紀已經很大了,且南越地形複雜。若是逼他除國,這趙佗一定會造反。

當初此人和大父有過約定,他不稱帝,大漢便以諸侯王的禮節待他。

現在逼他除國,屬於大漢違約,他一定會造反。

這兩人都不好辦啊!

劉彘想了又想,最後還是決定先拿淮南王劉安開刀。

畢竟是自己的仲父,下手的時候方便一些。

想罷,劉彘對欒樹說道:“淮南王至今不肯上奏疏除國,顯然是冇有把吾、哦,我阿父放在眼裡。有詔令不尊,便是大逆不道,論罪當誅。”

欒樹倒是很冷靜,他想了想說道:“太子殿下,此事是不是應該稟報陛下,讓陛下再給他下一道詔令,限期讓他除國”

劉彘搖搖頭道:“不必了,淮南王上次來長安覲見的時候,留下《淮南子》一書,說是他寫的。事後,有人告訴我,此書是他召集了一些文人替他寫的。可見,我這位仲父也是沽名釣譽之徒。”

“雖是沽名釣譽之徒,可他畢竟是太子的仲父,這除國的事情,還是妥善辦理為好。”

欒樹很清楚,若是太子給淮南王按上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,接下來事情就大了,說不定真的會起刀兵。

淮南一地,有銅山之利,淮南王又有鑄錢的特權。所以,這淮南國很富,可以說是富得流油。

國富則兵強。若是淮南王劉安不肯除國,太子必然會興兵討伐。

欒樹倒不是害怕打仗,而是覺得太子先前說的“不可內戰”,怕是要白說了。

劉彘真的會興兵討伐劉安嗎?

答案是會!

先不說這次行刺的事情和劉安有關,就說淮南國可以鑄錢的特權,那也是劉彘認為必須製止的。

現在市麵上流通的錢幣,有官鑄和私鑄兩種。

怎麼區分呢?官鑄的要厚實一些,私鑄的則薄一些,小一些。

但這兩種錢的購買力是一樣的,甚至有的時候,這私錢比官錢更值錢。

兩種錢都在流通,百姓也都認,就是劉彘不認。

劉彘知道,那些私錢都是淮南國鑄造的。但淮南國的鑄錢特權是他大父孝文皇帝給的,劉彘雖然不認,也暫時冇有理會這件事。

前兩年,由於私自鑄幣的地方太多,致使私錢盛行,大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,皇帝劉啟和太子劉彘曾下令禁止民間私自鑄幣。

後來,劉彘又專門派出繡衣使者,去往私自鑄幣盛行的地方查辦鑄幣的人,這才讓私錢盛行的態勢有所收斂。

劉彘一直認為鑄幣是應該由國家來做的事情,這也體現了朝廷對國家的掌控。

可大漢很多地方竟然可以私自鑄幣,這不是假錢盛行嗎?

所以,劉彘一邊下令不準私自鑄幣,一邊回收市麵上的私錢。

當然,也不是簡單的冇收,而是兌換,兩個官錢換一個私錢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有的時候私錢比官錢更值錢的原因。

純純是劉彘自找的,兩個官錢兌換一個私錢,有人便鑽了這個空子。

當初,雖然朝廷付出了很大很大的一筆巨資,但市麵上的私錢也基本不見了。

但僅僅隻過了一年,街麵上的私錢又多了起來。而且,這些私錢比以前那些私錢還要小,還要薄。

朝廷依然還是按照劉彘定下的規矩,兩個官錢兌換一個私錢。

可冇想到市麵上的私錢卻越來越多,還出現了專門“倒錢”的人。

倒錢,就是專門以低於朝廷兌換比例收購私錢,然後拿到官府去按照正常比例兌換官錢。

既然出現了專門做這種生意的人,那就說明有人手裡有大量的私錢。

這些手裡有大量私錢的人,定然是不方便出麵去官府兌換,這纔有了“倒錢”這種事情發生。

當然,最早發現有人專門做這種事的人,是官府負責兌換私錢的官員。

他們把此事稟報給劉彘,說是有人利用兌換之事,大量換取官錢。

劉彘那時候正在謀劃雁門之戰,故而就冇有理會此事,而是讓那些官員繼續按照說好的比例兌換,不能表現出絲毫的懷疑。

現在,劉彘已經查明,那些私錢就是從淮南國流出來的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